前几天为了迎接家庭新成员,我认真地整理了一下家。把自己不看的书给卖了,跟女儿商量后,把她小时候的涂鸦作品拍照留念配资最新,然后......扔了。
当我看着空出来的书架和柜子,突然有种说不出的轻松感。就像《断舍离》里说的:“断绝不需要的东西,舍弃多余的废物,脱离对物品的执着”。
这一扔,让我想起这5年的养娃路。从最初的没想清楚什么都买,到现在的“能不买就不买”,我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孩子需要的真不多,是我们给得太多了。
玩具:越少越会玩
女儿两岁时,家里玩具能开个小型游乐场。乐高、娃娃、各种小玩具....结果呢?选择太多反而让她无所适从,每个玩具都是浅尝辄止。
在《简单父母经》里有个观点:“过多的玩具会稀释孩子的注意力,让他们失去深度探索的能力”。确实如此,其实孩子最爱玩的只有其中几样,当我把玩具减少到只留几样经典后,女儿反而玩得更专注了——磁力片能搭一晚上,角色扮演能玩出花。
现在我的原则虽然不是严格的一进一出。但买新玩具的时候,我都会选择和家里玩具类型及功能不一样的,同时严格控制声光电玩具。
展开剩余64%衣服:实用比好看重要
“这件粉色小裙子太可爱了!”
有些家长,看到好看的童装就走不动道。结果家里衣柜塞得满满的,真正常穿的就那么几件。那些“特别好看”的衣服,要么不舒服,要么不实用,穿去学校可能还会被老师嫌弃,最后都成了摆设。
孩子首先需要的是舒适,其次是兼顾时尚。我给孩子买衣服,只买基础款:纯棉、宽松、好洗。颜色?素色为主,怎么搭都不会错。数量?每季5-7套足够,因为孩子长得快,买多了还没穿几次就小了。
女儿会自己选择今天穿什么,还会告诉我:“爸爸,这件上衣配这条裤子好看!”简单,反而培养了审美。
教育产品:少而精才有效
这个最容易踩坑。什么早教机、点读笔、各种APP......商家总是在贩卖焦虑。
我也被洗脑过。买过上千块的点读笔,下载过很多教育APP。结果呢?孩子这个学两下,那个看一眼,很多时候都是浅尝即止。
《简单父母经》里说过:“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刺激,而是更深的连接”。
重要的不是工具有多先进,而是父母有没有用心陪伴。一些好绘本、一盒彩笔、一些粘土,足够了。与其买一堆教育产品,不如每天花一小时,认认真真地陪孩子读一本书、画一幅画、捏一些粘土。
写在最后
养娃5年,从“买买买”到“断舍离”,我最大的感悟是:我们总是高估了孩子对物质的需求,却低估了他们对陪伴的渴望。
玛丽·康多在《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》里说过:“只保留让你怦然心动的物品”。
对孩子来说,真正让他们心动的,往往不是那些昂贵的玩具或漂亮的衣服,而是父母的陪伴和自由探索的快乐。
极简养娃,不是要亏待孩子,而是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。把买东西的钱省下来,带孩子去看世界;把整理物品的时间省下来,陪孩子读书画画。
这样养大的孩子,内心会更富足,因为他们知道:幸福不是拥有很多,而是珍惜所有。
(部分内容AI辅助润色)配资最新
发布于:上海市鸿岳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